前言

由於中國國內的政治情勢等多種原因,選擇移居日本的中國富裕階層人數正逐漸增加。不過有很多來日本的中國人卻感受到就算你在有錢,但在日本生活並沒有那麼美好,在移居日本時感受到許多不便之處。


「來日本旅遊最棒」的中國夫妻,卻在生活中大失所望…

記者在東京車站附近與中國人賀振良(化名)夫妻碰面。他們現與獨生女一同居住在中央區晴海選手村附近新完工的一棟三房兩廳高樓住宅中。

初次見面的賀先生膚色略深,佩戴造型獨特的眼鏡,身穿運動外套,裝扮相當休閒。

他的妻子同樣戴著眼鏡,散發出一種聰慧幹練的氣質。

剛步入50歲的賀先生,曾長年在房地產開發公司工作,於2023年2月移居日本。在此之前,夫妻倆已駕車遊遍沖繩以外的46個都道府縣,花了約4個月的時間。

「日本作為旅遊地真的很棒。」

然而,以「養老」為移住目標之一的兩人,接著開始滔滔不絕地列舉日本社會的「問題點」。

博學的賀先生首先針對自1990年以來日本經濟如何停滯,以及與美國GDP的差距逐漸拉大,發表了他的見解。他認為,主流分析雖常提到少子高齡化與通縮等現象,但真正的問題是「社會對外開放程度太低」,並語氣激動地強調這一點。

讓夫妻倆對日本感到失望,並意識到日本經濟的「根本問題」的,是他們在東京生活半年來的經歷。


「日本人不在乎家人之間的隱私嗎?」

「我們之前住在香港,一間約50平方米的高樓公寓。來到東京後,由於房租大概只有香港的一半,因此原本期待能住進100平方米的房子。」

由於女兒就讀於國際學校,他們主要在中央區、江東區和墨田區尋找房產。

「我們大概看了100間房子吧。」賀先生自嘲地笑著說。即使如此,也找不到符合自己條件的理想物件。

他反問:「日本人之間都不在乎家人之間的隱私嗎?在家裡會看到家人裸體嗎?」

「或者說,即使夏天很熱、洗完澡也還是會立刻穿上衣服,不會先穿輕便的衣物就直接休息嗎?」

他們希望找到附有兩間浴室的住宅,如果有兩間廁所就更理想,主要是為了保護女兒的隱私。

稍早有三位親戚來家中住宿時,也遇到浴室不足的麻煩。

「大家輪流洗澡真的很花時間。」

由於中國人習慣讓親戚朋友留宿,因此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日本住宅的設計確實可能讓人感到不便。

此外,如果是獨棟住宅,他們也要求要有可以停放大型自用車的空間。對太太而言,狹窄的小巷則是一大減分項目。


即使找到好物件,也會被房東拒絕出租

一邊展示現在居住的三房兩廳住宅的平面圖,賀先生一邊繼續抱怨:

「玄關門的位置應該要再往這邊挪一點,現在這樣導致室外空間都被浪費了。還有這個房間的門是180度往內開的設計,所以門周圍完全無法擺放家具。」

他還指出臥室空間的分配也不合理,最後甚至斷言:「如果是在香港,設計這種房子的設計師早就被開除了。」

在中國,改革開放前常見蘇聯式的集體住宅,但自1970年代起,房地產開發商便開始引進各國住宅風格並加以模仿。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日本的住宅設計就顯得相當怪異。

在香港時,「今天看房、明天簽約、當天晚上就能入住」是稀鬆平常的事。因此,在日本尋找房產的繁瑣程序,讓他們相當受挫。不僅是難找合適物件,就算找到了,也會被拒絕租賃。

「他們說我們不會說日文,沒有穩定收入,所以不行。就算我們擁有再多資產也沒用!連說要一次繳清兩年的房租也被拒絕!」

太太張女士對此感到無比無奈與荒謬。他們剛來日本時,只好先暫住朋友家,之後搬進飯店,最後租了一間酒店式公寓住了半年。


信用制度與生活限制讓人心灰意冷

張女士繼續抱怨東京生活的種種不便:

「在中國,我們的信用卡額度可以提升到30萬元人民幣(約600萬日圓)。可是在日本,不論你多有錢,額度最多就是30萬日圓,而且用完後得等到下個月才能再用。像在Costco或ETC這種地方,我們都不敢輕易刷卡。偏偏我們最近還要買家具!」

「我現在對在日本養老的想法動搖了。如果女兒從國際學校畢業,我們可能會搬到其他國家。」

投稿者 twjp-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