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很多在日本自駕開車的朋友

看到日本很多路口的紅綠燈是這種三方向綠箭頭時

會在心中納悶不是一個綠圓燈就能搞定的事情

為何還要那麼浪費搞鋼跟浪費電硬要亮三個吧?

其實這背後是有原因跟故事的喔^^


這和普通的綠燈有什麼不同?

當你開車時,也許曾經遇過「箭頭信號燈全方向亮起」的情況。

像是「←↑→」這樣的顯示方式,看起來與普通的綠燈沒什麼不同?最近,這種箭頭信號燈的「意外含義」成為了熱議話題。

這和普通的綠燈有什麼不同?

這類疑問在網路上也經常出現,例如:「為什麼不能直接用綠燈?」「所有箭頭都亮了是什麼意思?」「這不就是實質上的綠燈嗎?」等,許多人對此感到困惑。

事實上,這種設計有其必要性,因為直接使用綠燈可能會帶來問題。

「特別是在右轉時,這個設計有很大的影響。」

「一般來說,在普通綠燈的情況下,右轉時需要注意『對向車輛』以及『右轉方向的行人』。」(關東某信號燈製造商前員工)

然而,當右轉箭頭信號燈亮起時,則表示「對向車輛不會來」「人行道上沒有行人」,因此駕駛人可以放心右轉。

這就是為什麼使用「←↑→」箭頭信號燈,而不是一般的綠燈,目的是提供「對向車不會來」的安心感。

時差式信號燈的運作

一種常見的情況是「時差式信號燈」,即本方向與對向車道的信號燈週期不同。

舉例來說,在一條主幹道與巷弄交會的十字路口,巷弄 A 和巷弄 B 可能有不同的車流量。若巷弄 A 的車流量較大,而巷弄 B 的車輛經常阻擋巷弄 A 的右轉車輛,就會導致巷弄 A 方向的車輛嚴重回堵。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會採用「先讓巷弄 A 的車輛通行一段時間,然後再放行巷弄 B」的時差式信號燈。

但是,如果只是單純變成綠燈,即使巷弄 A 先行放行,駕駛人仍然會擔心「對向的巷弄 B 可能有車直行過來」,導致心理壓力大,不敢輕易右轉,依舊影響交通流暢度。

因此,透過「箭頭信號燈」,可以明確傳達「對向車輛不會來,請放心右轉」的訊息。

當「先讓你通行的時間」結束,巷弄 B 開始通行時,本方向的信號燈就會變為普通的綠燈,這時駕駛人就需要注意對向車輛或行人了。

其他適用情境

另一種情況是,雖然路口外觀看起來像是普通的十字路口,但實際上主要的行車動線是右轉,而直行方向(對向車道)只是小巷弄。

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讓「本方向與來自右側的車輛」同時亮起綠燈。然而,如果駕駛人害怕對向來車影響右轉,可能會導致後方車輛堵塞。因此,使用箭頭信號燈,可以讓駕駛人放心右轉,因為系統已經確保對向車輛不會來。

此外,這種箭頭信號燈也適用於高流量的交叉路口。在某些都市地區,特定時間段的車流量極高,普通綠燈可能無法有效疏導交通,因此透過箭頭信號燈,能夠確保特定方向的車輛優先通行,減少路口擁堵。

還有一些情況是,某些高速公路匝道與主要道路交會時,為了讓匝道車輛能夠安全併入主幹道,會透過箭頭信號燈指引車輛移動方向,以減少意外發生的風險。

這種設計的另一個優勢,是在惡劣天氣或低能見度環境下,能夠提供更直觀的行車指引。例如,在大霧、暴雨或夜間行駛時,箭頭信號燈比普通綠燈更能讓駕駛人清楚辨識可行方向,提升行車安全性。

總結來說,箭頭信號燈雖然看似與普通綠燈相似,但實際上它具有更高的指引性,能夠減少駕駛人的不確定感,提升交通流暢度與安全性。無論是在都市交通還是高速公路環境中,這類信號燈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確保道路使用者能夠以更高的效率、安全通行。

網友心得

這種設計並不完全是基於嚴格的交通規則,而是為了給駕駛人帶來「安心感」,這一點讓許多網友感到驚訝。

「我不知道原來是這樣設計的!」
「哇,原來如此!解釋得太棒了!」
「第一次知道這個原理。」
「這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太厲害了!」

有些人甚至分享了自己的經驗:

「我一直在想,這種信號燈到底什麼時候才會變成綠燈?但原來它會根據時機適時變為綠燈啊!」

這些信號燈的設計,雖然平時不太容易察覺,但其實背後有著深思熟慮的運作邏輯,讓許多網友感到相當佩服。

投稿者 twjp-web